当FIFPRO(国际职业足球运动员联合会)公布年度世界十一人的26人候选名单时,球迷们惊讶地发现,除了中卫萨利巴一枝独秀外,上赛季欧冠四强、本赛季表现出色的阿森纳竟几乎全军覆没,而状态火热的哈里·凯恩也名落孙山。
理论上讲,这并非球员们“有眼无珠”,而更像是一场由评选时间窗口主导的“规则性遗漏”。
要理解这次“冷落”,我们必须首先看清游戏规则。这份由全球约6万名职业球员投票选出的名单,评估的并非球员整个职业生涯,也不是新赛季开局的表现,而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段:2024年8月11日至2025年8月3日。
这个时间段,完美地“错过”了某些球员的闪光时刻:
哈里·凯恩的“时运不济”:凯恩在新赛季为拜仁慕尼黑出场12次狂轰18球,状态堪称恐怖。然而,这些神勇表现都发生在2025年8月3日之后,完全不在投票考察期内。换言之,他的爆发来得太晚,未能进入投票者的视野。
阿森纳的处境则更为复杂。枪手本赛季开局势头迅猛,攻防两端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,但同样受限于投票周期,这段高光表现并未被纳入评选范围。反之,投票窗口覆盖的是上赛季阿森纳的“崩盘时刻”——球队在联赛冲刺阶段掉链子,最终颗粒无收,这已是他们连续第五个赛季无缘冠军奖杯。这样的赛季收尾,显然让加布里埃尔、赖斯、萨卡等核心球员的评选竞争力大打折扣。
在阿森纳的落选群星中,赖斯作为球队夏窗重金引进的中场铁闸,在攻防转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;中卫加布里埃尔与萨利巴的搭档更是英超最稳固的防线组合之一。但职业球员投票往往更看重球队的最终战绩,阿森纳上赛季的“虎头蛇尾”,让这些球员的个人表现被打上了折扣。
萨利巴能够成为阿森纳的“独苗”,实则情理之中。作为当今足坛最顶尖的中卫之一,萨利巴不仅是防线的定海神针,更是球队由守转攻的重要发起点。即便球队最终无缘冠军,他的个人表现也得到了全球同行的认可,成为枪手在这份名单中的唯一慰藉。
与阿森纳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那些在评选期内有冠军荣誉加身的球员,成为了这份名单的宠儿。
巴黎圣日耳曼:作为上赛季欧冠冠军,PSG理所当然地成为最大赢家,多名球员入选候选名单,彰显了欧洲之王的统治力。
利物浦:尽管在欧冠赛场未能走到最后,但红军拿下英超冠军的功臣萨拉赫、范戴克、阿利松悉数入选,今夏转会皇马的阿诺德也凭借其在利物浦的出色表现入围。
切尔西的帕尔默:他凭借整个赛季的稳定输出,以及帮助切尔西赢得首届扩军后的俱乐部世界杯的加分项,成功获得提名。
此外,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,远赴美职联和沙特联赛的梅西与C罗,继续得到同行们的广泛认可。这既是对两位传奇巨星持久影响力和个人表现的致敬,也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投票中的某种“惯性思维”,毕竟两位老将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强。
这一次的FIFPRO候选名单风波,清晰地告诉我们:在足球世界的评选中,“在正确的时间拿出正确的表现”至关重要。阿森纳众将和哈里·凯恩并非实力不济,只是他们最绚烂的绽放,恰好开在了投票的“花期”之外。
这无疑会给球迷们留下一个巨大的讨论话题:您认为,这种固定时间段的评选机制,是否真的能公正地反映球员一整年的表现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!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