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末那不勒斯对热那亚的比赛拖到最后时刻,是霍伊伦的一脚射门决定了三分的归属。这粒金子般的进球,让球队保住了联赛榜首的位置。这已经是他几天内的第三个关键进球了,周中欧冠对阵葡萄牙体育,也是他的梅开二度帮助球队取胜。短短一周,从联赛首败于米兰的阴霾中走出,霍伊伦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回归。

这种场景,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他在曼彻斯特的挣扎。老特拉福德那地方,这几年确实有点“黑洞”的意思,吞噬了不少有才华的球员,霍伊伦不是第一个,估计也不是最后一个。所以当那不勒斯决定把他带回意甲时,不少人都捏着一把汗。但现在看来,有些球员真的需要合适的土壤。

要说霍伊伦在那不勒斯的重生,安东尼奥·孔蒂这个名字绕不开。尤其是在卢卡库受伤后,孔蒂直接把这个22岁的丹麦人顶在了最前面。这不是简单的战术选择,更像是一种公开的信任投票。这种信任对于一个刚在英超经历了信心过山车的年轻人来说,比什么都重要。孔蒂赛后也说了,霍伊伦在曼联是被“放在一边”的,但他有成为顶级球员的潜力,现在正在证明这一点。

战术上的事,反倒简单了。孔蒂的体系里,中锋的职责非常明确,霍伊伦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、什么位置接球,怎么跑位。他自己赛后也提到,比赛末段感觉累了,孔蒂在场边对他喊“用你的脑子踢球”,这种提醒让他重新集中了精神。这听起来是小事,但对于场上球员来说,一个思路清晰、要求具体的教练,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自我怀疑。

当然,还有一个人的作用无法忽视,那就是德布劳内。比利时人和丹麦前锋之间的化学反应,几乎是肉眼可见地在变好。欧冠打葡萄牙体育那两个球,助攻都来自德布劳内。赛后德布劳内对他的评价相当高,甚至拿他和哈兰德做了比较,说他俩有些相似,但霍伊伦更喜欢回撤接应一下。能让德布劳内说出“他会帮助我们进更多球”这样的话,说明霍伊伦在训练场上下的功夫,核心球员都看在眼里。

回头看他在曼联的日子,其实挺有意思的。第一个赛季,各项赛事加起来三十六场进了十五个球,对一个刚从亚特兰大过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,这数据不能算差。但第二个赛季在联赛里三十二次出场只进了四个球,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。虽然在欧联杯进了六个球,还随队进了决赛,但联赛表现的滑坡是实实在在的。这和他现在在那不勒斯六场比赛就打进四球(联赛加欧冠)的效率,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霍伊伦自己倒是很清醒,他说“我没有改变,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”,还强调“这只是很棒的一周,我必须继续成长”。这种心态,对于一个年仅22岁的球员来说,挺难得的。他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而飘飘然,也没有因为过去的失败而一蹶不振。

说到底,一个球员的爆发,有时就像解一道复杂的方程式。球员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是基础,但教练的信任、清晰的战术体系,再加上一个能为你传出好球的世界级中场,这些外部条件同样关键。那不勒斯恰好在此时,为霍伊伦配齐了这些条件。至于他能达到的高度,现在下结论还太早,但至少,他已经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。